课程思政

首页 > 课程思政
内部控制中的协作与坚守

一、案例主题

面对同事关系与制度冲突时的职业坚守与风险防范

二、课程和案例基本情况

本课程为《出纳理论与实务》,涉及资金支付审批、报销审核流程及职业道德规范。案例通过模拟出纳员在好友请求紧急付款但单据不全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职业道德在保障资金安全中的核心作用,培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平衡能力。

三、案例内容

某中小企业出纳小张负责日常资金收付和报销审核。某日,公司行政主管小王(小张的好友)找到她,称需要紧急支付一笔员工活动经费。但提供的报销单据中缺少部门负责人签字,且活动明细与预算存在差异(如实际支出超出预算20%)。小王解释:“领导出差了,签字来不及,但活动明天必须举办,你先付款,我后续补签。”同时暗示:“咱们关系这么好,通融一下没问题吧?”小张内心矛盾:若拒绝可能影响同事关系,但若违规操作则违反内部控制制度,甚至可能为公司带来财务风险。

四、思政教学活动设计

1.单据审核实操与风险识别

分组模拟报销单据审核:提供案例中的单据样本(含缺失签字、超预算明细),学生练习识别合规问题。

分析案例中的风险点:签字缺失导致授权无效、超预算可能涉及资金浪费或虚假报销、人情压力下的合规妥协。

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讨论报销审核的核心要求: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

2.角色扮演与冲突处理模拟

学生分饰小张、小王、部门负责人、财务主管,模拟不同应对策略:

直接拒绝并解释制度:维护合规,但可能伤害友情。

妥协付款但留痕记录:存在风险,但为后续核查提供证据。

核实情况并要求补充材料:如联系领导确认或暂缓付款至手续完备。

重点训练“合规沟通话术”,如:“根据制度必须签字齐全,我可以协助联系领导远程审批。”

3.内部控制优化设计

小组任务:针对案例中的漏洞,设计优化措施(如紧急事项线上审批、预算弹性管理机制、关键岗位AB角制度)。

讨论技术工具的应用:如OA系统移动审批、预算预警功能,减少人为干预风险。

4.职业道德与价值观辩论

辩论题:“同事关系能否成为违规操作的正当理由?”引导学生辨析“人情”与“制度”的优先级。

结合案例强调:职业道德是资金安全的“防火墙”,出纳员需对制度和企业利益负责。

五、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1.合规意识与底线思维

通过案例说明资金支付的“三要素”:授权审批、单据齐全、预算相符,缺一不可。

强调“无签字不付款”的原则,任何私人关系不能超越制度底线。

2.风险预判与主动防控

分析违规付款的后果链:资金损失→审计问题→法律追责→企业信任危机。

培养“多问、多查、多沟通”的风险防控习惯,避免主观信任替代客观审核。

3.责任担当与职业使命

讨论案例中小张若妥协的长期影响:制度形同虚设、个人职业信用受损、企业风险累积。

引导学生理解:出纳岗位是资金安全的“第一责任人”,需以企业利益为先,拒绝人情压力。

4.制度执行与人性化管理

结合案例反思如何平衡制度刚性与人情灵活性,如设计紧急事项的合规替代流程。

强调制度设计需兼顾效率与安全,如远程审批、分级授权等机制。

六、案例意义

1.强化合规操作意识:通过“熟人请求”情境让学生理解人情与制度的冲突,坚守职业底线。

2.提升风险敏感性与判断力:训练学生在压力下识别异常单据,坚持合规审批。

3.深化责任担当教育:引导学生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以资金安全为核心,拒绝违规指令。

4.推动制度完善意识: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优化流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现了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多数能设计出合规应对方案。

制度优化讨论环节激发了创新思维,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

2.改进方向

引入更多利益冲突场景(如亲属借款、上级违规指令),增强案例多样性。

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如某企业因人情报销导致资金纠纷),强化警示效果。

3.持续引导

布置课后任务:撰写《资金支付风险防控日志》,记录模拟案例中的风险点及应对策略。


案例总结

聚焦利益冲突:以好友关系带来的合规压力为切入点,贴近职场真实情境,引发共鸣。

思政与实务结合:将职业道德、风险意识融入具体操作流程,避免空洞说教。

强调制度与技术协同:既突出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又探讨数字化工具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警示与引导并重:通过案例分析违规后果,同时提供合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应对策略。

强化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在合规框架内寻找解决方案,而非二元对立的选择。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翠岗路255号

版权所有: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