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

首页 > 课程思政
坚守职业道德,保障资金安全

一、案例主题

紧急付款情境下的职业道德坚守与资金安全防控

二、课程和案例基本情况

本课程为《出纳理论与实务》,涉及资金支付审批、紧急付款流程及职业道德规范。案例通过模拟出纳员在紧急付款请求中识别风险并坚持合规操作的情景,引导学生理解职业道德在保障资金安全中的核心作用。

三、案例内容

某科技公司出纳小张收到市场部王经理的紧急付款申请:要求立即向某广告公司支付50万元宣传费用,声称项目即将启动,延误将导致重大损失。王经理提供的资料仅有部门负责人签字的付款申请单,缺乏合同、发票及预算审批文件。小张查询系统发现该供应商为新合作方,且付款金额远超以往同类项目。王经理催促:“老板已口头同意,先付款再补手续,出了问题我负责!”小张面临两难:若拒绝可能影响项目进度和部门关系;若付款违反公司制度,资金安全存在风险。

四、思政教学活动设计

1.紧急付款流程与风险识别

分组研读企业《资金支付管理制度》,明确紧急付款的审批层级、必要材料(合同、预算、授权书)及风险控制措施。

分析案例中的风险点:资料不全、金额异常、新供应商、口头授权,讨论可能存在的资金挪用、虚假交易或诈骗风险。

引导学生总结“紧急不紧急制度”:紧急需求不能突破合规底线,需验证真实性与必要性。

2.角色扮演与冲突处理模拟

学生分饰小张、王经理、财务主管、审计人员,模拟不同决策场景:

妥协付款并事后补材料:短期满足需求,但埋下风险隐患。

拒绝付款并上报财务主管:坚守制度,但可能引发冲突。

核实情况并要求补充材料:平衡效率与合规,如联系供应商确认合同真实性。

重点训练“合规沟通技巧”,如:“根据制度需合同和预算审批,我已联系法务协助紧急审核。”

3.制度优化与流程改进讨论

小组任务:针对案例中的紧急付款困境,设计优化方案(如设立紧急付款绿色通道、分级授权审批、线上快速审批系统)。

讨论技术手段的应用:如电子签章、合同管理系统与支付系统联动,减少人工干预风险。

4.职业道德与责任担当辩论

辩论题:“当上级施压要求违规操作时,是否应坚持制度?”引导学生辨析“个人责任”与“团队利益”的关系。

结合案例强调:职业道德是资金安全的最后防线,出纳员需对每一笔资金流向负责。

五、与专业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思政融入点

1.合规意识与底线思维

通过案例说明资金支付的核心原则:手续完备、审批合规、风险可控。

强调“无授权不付款”的职业底线,任何情况下不得超越制度操作。

2.风险预判与主动防控

分析违规付款的可能后果:资金损失、法律追责、企业信誉受损。培养“多问一步”的工作习惯,通过细节(如供应商背景、金额异常)预判潜在风险。

3.责任担当与职业使命

讨论案例中小张若妥协的长期影响:制度失效、个人职业信用受损。

引导学生理解:出纳岗位是资金安全的“守门人”,需以企业利益为先,拒绝人情压力。

4.制度执行与流程优化

结合案例反思现有流程的不足,推动学生思考“如何让合规与效率并存”。

强调制度设计需兼顾灵活性与安全性,如设置紧急审批的“例外流程”但保留追溯机制。

六、案例意义

1.强化合规操作意识:通过紧急付款情境让学生理解“手续完备”的重要性,避免因“效率优先”导致风险。

2.培养风险敏感性与判断力:训练学生在压力下识别异常交易,坚持合规审批。

3.深化责任担当教育:引导学生在职业行为中始终以资金安全为核心,拒绝违规指令。

4.推动制度完善意识: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优化流程,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七、教学反思

1.教学效果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展现了较强的风险识别能力,多数能设计出合规应对方案。

制度优化讨论环节激发了创新思维,提出数字化解决方案。

2.改进方向

引入更多紧急付款场景(如突发采购、员工借款、税务紧急扣款),增强案例多样性。

结合企业真实案例(如某企业因紧急付款被骗百万资金),强化警示效果。

3.持续引导

布置课后任务:制作《紧急付款风险防控手册》,结合案例总结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案例总结

聚焦紧急场景:以紧急付款为切入点,贴近实务中常见的压力情境,增强代入感。

思政与实务结合:将职业道德、风险意识融入具体操作流程,避免空洞说教。

强调制度与技术协同:既突出制度执行的重要性,又探讨数字化工具在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警示与引导并重:通过案例分析违规后果,同时提供合规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建立正确应对策略。

地址:扬州市邗江区翠岗路255号

版权所有:扬州职业技术大学教务处

苏公网安备 32100302010583号